近年来,重庆市九龙坡区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加快创新驱动发展,不断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赋能“智慧城市”建设。
2021年,九龙坡区数字经济实现增加值153.19亿元、增速15.2%;集聚数字经济相关企业上万家,其中以忽米网、润泽科技为代表的“四上”企业250家,数字经济呈现积极发展态势。
年初,九龙坡区编制《重庆市九龙坡区数字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和《重庆市九龙坡区大数据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对推动数字经济发展和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宏观蓝图已初步绘制完成,空间布局载体已基本确定。
持续提升数字经济发展承载能力
在九龙坡区重庆数字大厦数字产业中心展厅门口,工作人员将手掌放到大门正中的识别系统上,大门表面的灯光亮起,随后大门缓缓打开。展厅大门采用数字科技识别系统,通过掌纹识别开启大门,展现出数字科技感。
据介绍,重庆数字大厦及附属数字广场项目片区建筑面积近20万平方米,已推动中国联通5G融合创新中心、苏州园区测绘西南总部暨全国研发总部等15个高能级项目签约落户,链接周边九龙园总部基地、集成电路产业园、留学生创业园、启迪科技园等重点产业载体,构建起“1栋数字大厦+1条数字街区+3块数字广场+N个卫星基地”超100万平方的空间布局。按照打造“西部之芯·赋能高地”的平台定位,高标准打造的该项目是九龙坡区在建数字经济重要产业载体,致力于成为西部地区产业生态最完备、行业活动最活跃、创新场景最丰富的重庆九龙数字经济产业园。
全力打造千亿级数字经济产业集群
成功引进国创轻合金研究院、中国联通5G融合创新中心等一批重大科研项目,高质量建设重庆数字大厦,加快构建全要素全链条创新生态系统……九龙坡区瞄准大数据、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方向,充分发挥重庆数字大厦品牌效应、集聚优势,加快制定完善产业生态、加强金融支持等6个方面的数字经济发展专项支持政策,成功实现多个项目签约落户,逐步完善数字经济生态,带动数字经济产业加速集聚。
九龙坡区坚持特色化发展数字经济,产业基础良好,科技资源丰富,创新创业氛围浓厚。目前,九龙坡区忽米H-IIP工业互联网平台入选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业互联网双跨平台,位列全国前八;27家企业入围全市重点软件企业130强,微客巴巴、医事通等2个品牌入选全市十大线上服务品牌。
加速推进全域产业转型升级
纳入重庆市首批创建全国千兆城市建设,城市光纤到户率100%,建成开通5G基站4249个,建成7家智能工厂和35家数字化车间……2022年,九龙坡区围绕加快完善信息基础设施、全面深化融合基础设施、统筹推进创新基础设施三个方面,编制《九龙坡区新型基础设施“十四五”发展规划》,积极布局5G、数据中心、人工智能、物联网、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依托润泽项目打造西南地区集超算、存储等功能为一体的绿色先进大数据中心,支撑企业“上云用数赋智”,不断推动数字经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数字基础设施等新基建赋能产业发展的能力不断提升。
推动数字经济为社会治理赋能
据了解,围绕智慧城市建设,九龙坡区大力发展智慧交通、智慧城管、智慧教育、智慧医疗、智慧社区等,丰富智能应用场景。
今年初,九龙坡区启动工业企业危险废物规范化环境管理合规度诊断。作为助力企业发展的受益者之一,岭欧环保负责人说:“区里不仅为我们定制了《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工作参考手册》,还帮忙安装了智能管理设备,让我们省了不少心。”据了解,近年来,九龙坡区围绕“三高三宜三率先”发展愿景,在污染防治攻坚战中借助智慧平台建设,实现了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提升,环境安全稳定可控。
据了解,围绕智慧城市建设,九龙坡区大力发展智慧交通、智慧城管、智慧教育、智慧医疗、智慧社区等,丰富智能应用场景。
今年初,九龙坡区启动工业企业危险废物规范化环境管理合规度诊断。作为助力企业发展的受益者之一,岭欧环保负责人说:“区里不仅为我们定制了《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工作参考手册》,还帮忙安装了智能管理设备,让我们省了不少心。”据了解,近年来,九龙坡区围绕“三高三宜三率先”发展愿景,在污染防治攻坚战中借助智慧平台建设,实现了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提升,环境安全稳定可控。
2025年基本建成
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引领区
2022年2月11日,九龙坡区编制了《重庆市九龙坡区数字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和《重庆市九龙坡区大数据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创新提出“一核四区五高地”发展定位和“产业大数据”发展方向,明确了“构建1个大数据产业聚集区、推动“新型算力中心”“产业数字化赋能中心”双中心建设、促进N个大数据特色产业协同发展”的工作思路。
规划提出,到2025年,集聚“10+50+500”(10家创新能力强、发展后劲足、带动效应显著的数字经济龙头企业,50家前沿领域高成长创新企业,500家“专特精尖”中小微企业和创新团队)数字经济领域市场主体。基本建成以通信网络为基础、计算存储为支撑、产业创新为引领、融合应用为导向、科学治理为重点、信息安全为保障的数字经济发展体系。全区软件服务、大数据及人工智能、智能网联汽车及汽车电子、智能装备及(铝)新材料、数字内容等数字产业不断发展,基本建成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引领区。